7月14日至24日,数字商贸学院“商链助乡”队赴山东省德州市抬头寺镇大韩社区开展为期10天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以“推普+电商”双赋能为核心,将语言沟通提升与数字技能培训深度融合,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青春动能,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的责任与担当。

德州抬头寺镇大韩社区藏着不少好东西——德州扒鸡香飘百年,陵县西葫脆甜多汁。但农户们心里急:“东西好是好,可方言一出口,外地客户听不懂;想搞电商直播,连产品介绍都讲不利索”。

农村电商要发展,“说话关”得先过。国家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》里明明白白说要“推动农村电商和乡村振兴拧成一股绳”,团队瞅准“普通话不溜+数字技能弱”这两个卡脖子难题,仗着电子商务专业的本事,决定先帮农户把“话讲明白”,再教他们把“货卖出去”。
创新模式:把普通话和电商技能“拌”一起教
团队定下“培训赋能+资源对接”两大招,把“讲好普通话”当成打开电商大门的钥匙,让农户既能“张嘴说得清”,又能“动手卖得好”。
针对方言这些,团队把课上成“情景剧”:上午教普通话——“德州扒鸡得这么讲:‘百年非遗工艺,小火慢焖到骨肉脱骨,撕开还冒香气’”;下午练电商话术——模拟直播带货、售后聊天,让农户对着镜头练“西葫现摘现发,咬一口还清甜带水”。电商技能也没落下,队员们手把手教,农户分组实操,错了就喊“停,重来!”
10天里,9个队员拧成一股绳,各司其职。成果也很亮眼亮眼:普通话成了“致富话”,青春在田埂扎根。
“在地里教课时,才明白农户要的不是书本话,是能卖货的实在话!”队员们感慨。这次实践,不光让书本知识落地,更让大伙懂了乡村振兴得“接地气”。学院也说,以后要接着让更多学生往乡下扎,用专业本事帮老乡把日子过红火,让青春在田埂上开出花来。